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践行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提升全面依法治国水平,确保依法治国取得更大成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体现在依法治国。其深刻内涵就是要求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规范的方式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各项社会事务等,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化、科学化。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现中华民族复新的必然要求。
二、认真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依法治国有利于实现党的目标。我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劳苦大众始终是被剥削的对象,那时的奴隶主、地主、和后来的官僚资本家根本就无民主可言,他们的意志就是法,正因如此,压迫与反压迫、独裁和求民主的斗争此起彼伏,最终,统治阶级的政权受到了威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初心,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就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推进并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民主权利,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依法治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先确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肯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无论它的内容,还是产生的过程,都体现了人民在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又进一步修订《宪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让人民掌握政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把人民的民主权利、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用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三)依法治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一切市场经营活动和市场秩序的维持,都需要法律约束和规范。在国际交往中,也需要按国际惯例和规则办事。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对外开放和与外国发生经济贸易,也要有效运用法律来处理涉外经济贸易和纠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切实维护我们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公平和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确保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进行。
(四)依法治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本质体现,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国家是社会综合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消费、收入、分配、发展规划等,各个领域都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和机制管理,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混乱。实施依法治国,规范组织、人员在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中人的言行,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发展和部分领域矛盾突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靠法治协调社会关系,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实现依法治国必须要有过硬举措
总体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有效举措。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规范、统一、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是有法可依是前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健全了以《宪法》为母法的一系列法规,制定实施了《民法典》,所立之法较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际国内形势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多,我国的立法工作也应随着变化的环境和利益格局调整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切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等特征,普遍性也就包含广泛性和平等性。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必依这个核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至上,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否则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普遍性、强制性将受到跌损,公信力将受到破坏。
(三)严格坚持执法必严。“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恪守“执法必严”这个关键,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履职,公正司法、透明审判,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切忌贪赃枉法,畏惧权贵,感情用事,网开一面。要文明执法,权责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切实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
(四)认真落实违法必究。无论任何人,一旦其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司法机关执法,必须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给予惩处。对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执法违法行为应给予严惩并整顿清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司法队伍的权威性、正义性和纯洁性。
(五)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不仅仅是国家、司法机关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广大群众的义务与责任。人民群众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积极参与依法治国和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