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 全面提升统计监督能力和水平
统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这是继《意见》《办法》《规定》之后,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文件,为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强化统计监督职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沙巴体育的精心指导下,咸宁市统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零容忍”,持续提升统计监督能力和水平。
一、提升站位,拧紧思想认识“总开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统计监督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循环往复的“学、思、干”,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的责任担当。
系统深入“学”。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持续保持学习热潮,大力推进“统计进党校”,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意识。
带着问题“思”。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思考统计监督工作短板在哪里?如何压紧压实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如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动统计法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撸起袖子“干”。以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加速转型、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加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统计监督,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努力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二、加强监督,净化统计数据“源头水”
统计调查对象是政府统计的“源泉活水”,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体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关系到政府统计公信力。要进一步深化统计监督,坚持防惩并举、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统计生态,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强化“不敢假”的震慑。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在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的利剑作用,加强“双随机”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强化对统计失信行为的公示和惩戒,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案、警示一片。
扎牢“不能假”的笼子。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一把手”切实履行防惩统计造假的第一责任,继续推进落实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防范领导干部和部门干预统计。紧盯基层基础这个薄弱环节,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力度,市级培训覆盖到乡镇,县级培训覆盖到企业、村(社区),防范基层统计人员因业务不熟造成的源头数据失真。
增强“不想假”的自觉。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办法》《规定》,形成重视统计工作、维护统计秩序、保障数据质量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普法宣传长效机制,做到统计调查工作开展到哪里、普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深入推动统计法治进企业、进社区、进住户,将法治宣传从“独角戏”变成“群言堂”,增强广大社会公众尊法崇法、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的法律意识,营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统计生态。
三、强化服务,当好服务发展“智多星”
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提升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落脚点。如果数据失实,统计分析报告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载体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以数据质量为核心,做到“数有因果”“以数说事”,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的统计服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服务全市经济运行,紧紧围绕“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项统计监测,强化经济形势预警预判。聚焦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升行业统计能力,强化统计分析与课题研究,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统计分析报告。聚焦社会大众的关注点、敏感点,加强对社情民意的调查监测,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评价尺度,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据,真正发挥出统计部门“数库”“智库”的作用。
把握标准,提升质量。把握“透、准、深”标准,使统计分析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内涵深刻。分析要“透”。通过数据之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对数据进行精确解读,把情况分析透彻,让读者听懂数字的声音。问题要“准”。统计分析报告所提出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核心内容。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建议要“深”。建议是统计分析报告的关键,不能泛泛而谈、人云亦云,要用心用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使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强化作风,提升能力。统计干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工作中做学习的有心人、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用心人、提升业务水平的攀登人,以饱满的热情、用心用情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工作中去。要涵养深厚的统计素养,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和经济理论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多用统计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数据说话”。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调查制度,把情况摸清、把数据搞准,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全貌。要具备广阔的工作视野,既着眼宏观、又着手微观,既要“埋头”搞分析,更要“抬头”搞研究。要形成务实的工作思路,践行“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方法,既要“走下去”,又要“走出去”,主动对标先进、自我加压、补齐短板,实现统计工作的整体跃升。
四、齐抓共管,奏响统计法治“大合唱”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打赢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阻击战,需要系统上下共同参与,专业之间互相配合,部门之间协同推进。
推进上下联动。严格落实基层统计机构对源头数据的审核责任,督促推动市、县各级统计机构落实统计执法检查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提高统计执法工作的主动性、专业性、规范性,杜绝“上热下冷”现象。统筹市县统计执法力量,创新执法检查方式,积极探索市县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模式,解决好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空白”等问题。
推进左右齐动。细化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主体责任,压实各级统计机构“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各专业的工作责任,夯实执法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完善执法监督与各专业协调联动机制,督促各专业落实数据源头质量管控责任,经常性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及时移交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线索,推动执法监督与业务建设双向贯通。
推进部门协动。统计执法监督,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事。凝聚部门工作合力,需要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推动统计监督和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统筹衔接,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形成统计监督合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