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最美普查员事迹材料(华容区姜东)
赤心一片为“经普”
——华容区华容镇统计站站长 姜东
姜东同志,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2009年9月被抽调到华容镇工作,现任统计站站长。在此次经济普查中,他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华容镇经济普查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事迹如下:
一、高度重视宣传 积极营造经济普查氛围
华容镇作为一个省级百强乡镇,工业发达,行业众多。此次普查所涉及的范围广,情况复杂,再加上个体摊位的流动性大,普查任务重、难度大。涉及三千多家个体户及八百多家企、事业单位,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可想而知。镇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后,该同志担任普查办主任,具体负责本次经济普查全程工作,因此他深知宣传工作是搞好经济普查的重中之重。为此他带领普查办成员多次走上街头,深入个体户、企事业单位,散发宣传单,大力宣传经济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为了搞好这项宣传工作,华容镇共召开各种宣传动员培训会3次,印制宣传单1000余份;以发放《致广大经济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这次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大力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得到了广大普查个体户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二、严格筛选人员 准确划分普查小区
为了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同志在接到任务后,首先对照上级要求,他亲自做好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域图绘制。结合全镇实际,以村、社区为单位,将全镇分为31个普查区。抽调普查员49名、任命普查指导员10名,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确保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人员培训 身先士卒作表率
该同志在本次经济普查中身先士卒,既当指导员又当普查员,更重要的还是一名培训骨干。亲自参加市、区两级培训。随后分别召开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普查业务培训会议、村级业务培训会议,针对普查表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会上对各指标的填报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还强调了表内、表间的平衡关系。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并把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他认真吃透《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并明确经普办指导员分别联系各普查对象,加强对各普查员督促指导。全镇经普工作过程中,他带领普查工作人员边干边学,一方面不断总结普查中的工作失误教训,一方面推陈出新改进新的普查方案。在普查办内部树立了很高威信。经济普查虽然是个阶段性的工作,但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普查办内部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个个都为普查工作出谋划策,恪尽职守。对于业务人员在填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姜东同志常常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业务指导,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了有力的保障。
四、严格控制经费 节约普查成本
由于华容镇区域面积较大、部分村分布不集中,指导员和普查员在进行普查工作时大多面临着交通不便等问题,为了节约经费,他要求普查人员下村时能克服困难,可以“以步代车”的坚决不用车,实在需要用车时,他宁愿自己骑着用了将近十年的旧摩托车下村普查,而将坐车的“待遇”让给底下的普查人员。有时甚至自己掏钱补贴油费,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丝毫不敢懈怠,每天起早摸黑,“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以自己耐心细致的态度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华容镇这支普查队伍成为了一支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干队伍。
五、落实普查任务 确保普查质量
普查工作开始后,他及时制订出“主次结合、分工协作、全面普查”的普查方法,以村委为单位,以街道为中心,将31个普查小区的街道、每个流动摊点落实到人,做到条条街道有人管、个个村子有人跑,以点带面,掀起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高潮。为了保证数据质量,他逐一审核普查单位的资料,在审核中,他发现个别清查对象有填报营业收入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如某个体老板说自己一年的收入大约为八千元,但根据分析,这个数字是严重失真的。于是,他就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向他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及《经济普查条例》,并告诉他所有普查数字都为他保密,消除了他心里的顾虑,然后帮他从一天的成本算起,推算出一年的总成本,得出一年的总收入为六万元,结果算得老板心服口服,连声说到:“算得真准!与我一年的收入相差无几,我算服了!” 最后,高高兴兴地在普查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经济普查是为了全面把握全镇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基础性依据,实事求是是工作的重心。该同志清楚地意识到其责任重大,在普查过程中要求其普查办的每个人要对自己填写的数据负责,对普查的对象负责,对自己负责。经全体成员协同作战、努力工作,全镇共普查法人单位 593家、个体经营户3112家,“漏报率”和“差错率”均为“0”。真实的反映了镇情、区情,为全面完成全区经济普查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
总之,在姜东同志的带领下,全镇普查工作的扎实,数据的准确,资料的详实,为全镇争得了荣誉,受到区镇各级领导的表扬。为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