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最美普查员事迹材料(罗田县王茂希)
黄冈最美普查员事迹材料(罗田县王茂希)三经普战线上平凡且多面的“老王”
——记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统计站站长、普查指导员 王茂希
战国名将廉颇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晚年时的他能吃下五斗米、二十斤肉并披甲跨马到处奔跑。罗田三经普战线上也有着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凤山统计站长、三经普指导员王茂希。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位在统计战线奋斗了三十年,年近花甲的站长为“老王”。
图为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统计站站长、三经普指导员王茂希在个体户入户登记中
不畏艰难的老王
凤山镇作为罗田县的经济中心,是县城所在地,下辖11个社区,48个村,510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257平方公里,无论是地域、块头还是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都是龙头老大,这样一个大镇的经济普查工作,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针对凤山镇版图面积大、管辖范围广、经济类型复杂的特点,为了精确掌握全镇经济社会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普查数据,王茂希坚持把无缝覆盖式普查作为底线,把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做为指南,把严格要求普查员规范工作作为基本,把地毯式清查作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不放。
由于长年伏案盘数字,王茂希患上了颈椎、腰椎疾患,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导致脖子僵硬,经常头痛头晕,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腿麻痛,行走不便。全镇的清查、核实、登记,每一个经济活动所在地王茂希最少都要跑三遍,每天的行程近百里,有心人一算,第三次经济普查以来他已经不止走完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了。这样没完没了的走,对于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一个行动不便的腰颈椎病人来说,是何等的艰难!
每每看到老王揣着药瓶,拖着不太灵活的腿,一遍一遍地往县经普办跑,一遍一遍地核实凤山镇的单位底册,一天一天马不停蹄地为经普事业奔波忙碌,忘我地工作时,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劝他打个电话就行,可是他总是摇着头说“电话里怎么弄得清楚?”他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感动着县经普办的每一个人。
物我两忘的老王
年近花甲,而且身体多病的王茂希,为了凤山的经济普查工作,几乎达到了忘我忘家忘物的境界。
他下岗多年的妻子,2007年因脑血管瘤发作,倒在电视机前不省人事,被邻居发现后送到了医院。在花费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后,生活仍然不能自理。第三次经济普查以前,一直是由儿女们和他自己轮流照顾妻子。2013年,考虑到三经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老王只得花钱请人照料妻子。每每看到妻子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他心里满是对妻子的愧疚,却从未因为家庭原因耽误工作。
2013年7月,他因为十多年的糖尿病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是一想到经济普查,老王就再也躺不住了,一周后,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坚决要求出院。愣是一天也没有休息,照常出现在凤山镇经济普查的办公室里。
组织上考虑到王茂希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动议调他到镇党政办工作,被他婉言谢绝,用王茂希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不善言辞、只会做不会说的人,只适合与实实在在的数字打交道。
一旦工作起来,他忘记了病床上的妻子,忘记了自己满身的病痛,更忘记了自己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
图为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统计站站长、三经普指导员王茂希(左二)正在入户登记前排兵布阵
喜欢“多事”的老王
经济普查工作在乡镇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工作,工作好坏还真不好考核,凭这一点,统计站长、三经普指导员的岗位的确适合老王,因为他的工作就象国家的免检产品一样,是不需要考核的。
按职责分工,王茂希的工作职责就是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经普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普查数据,按进度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可是,喜欢“多事”的王茂希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基层从事统计工作多年,对数据极其敏感,他根据全镇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清查、登记等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经济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县经普办提出合理建议。
逐一清查时,老王要求县经普办增加经济指标,便于掌握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填报通用表时,老王要求县经普办要把指标解释讲解到每一个社区、乡村;PDA登记时,老王要求县经普办将PDA操作应用培训到每一个普查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罗田县经普办在三经普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造出三经普“罗田模式”,跟他的“多事”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图为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统计站站长、三经普指导员王茂希在企业入户登记中
“不近人情”的老王
在同事的眼中,老王对待工作是出了名的严格,尤其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他甚至是“不近人情”。在填报通用表的时候,部分社区指标填报不完整,老王严厉地批评了普查员,硬是要求他们周六周日加班填报完整。
在收集通用表的时候,刚参加工作的统计站普查员小闫直接把所有社区的表都收集在一起,结果总数和清查数据不一致,少了一百多份单位表,老王在验收时毫不留情地要求他返工。虽然被批评得面红耳赤,可是看到因为自己的失误,老王和自己一起加班加点,小闫怨气全消,两人一起将一千多份通用表分到11个社区,48个村,并且将7000多家个体户逐一与底册对照,找出没有交表的单位和个人,一直忙到凌晨2点,两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第二天一大早,老王又照常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录入底册的前一周,考虑到关网时间将近,老王和同事们为抢时间,“五加二”是常态,“白加黑”是习惯,不许请假,不许拖拉。从2013年11月开始,他从来没有在6点以前下班,周六、周日更没有休息过。用凤山统计站的同事的话说是“事情没做完,老王要吼人的”。这样一份害怕背后,更多的是敬畏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尊重他一视同仁的工作品质,仰慕他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佩服他满腔热情的工作劲头。
“斤斤计较”的老王
经普第一轮清查过后,凤山镇汇总的数字为法人903家,产业活动单位271家,个体户6456家,与第二次经济普查总量持平。数字出来的当天,老王就斩钉截铁地说:“这个结果绝对有问题,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单位数不可能原地踏步,一定是有人漏登了。”在他的坚持下,县经普办和凤山镇抽调了三十多人,解剖了淘金寺社区,发现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漏登了25家,个体户漏登了72家。根据这一经验,老王在所有社区开展了第二次的清查,凤山镇法人1055家,产业活动单位345家,个体户7062家,实现了单位数16.8%的增长。
对数据,老王是“斤斤计较”;对普查员待遇,他是锱铢必较。罗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经济发展落后,公务经费大部分是靠转移支付来实现,这样的现状,县领导曾考虑凤山的经济普查由社区人员一力承担,不再额外发放“两员”补助。老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四处奔走,找镇长、找书记、找县领导,为普查员争取待遇,最终凤山镇落实普查员待遇十万元。
老王虽不能像廉颇一样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可是他僵着脖子,走起路来一步一崴的样子却是身边经普人心中最威武的样子,也是每一个经普人心中永远的标杆。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老王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可是,经济普查工作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老王、老李、小张……,才能顺利地开展核查、清查、登记……,才能践行新时代经普人的职责,才能为国家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经普数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