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

中国政府网|无障碍阅读|登录|注册

用途广泛的人口指标

2014-09-11 09:48 沙巴体育官网

  导语:“总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社会指标,对于了解国情国力,制定人口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进行人口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人口数据是如何调查的?人口总量指标有哪些?我们应当如何使用它们?

  42.人口普查是如何开展的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普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人类关于人口普查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4500年,地处西亚的巴比伦王国就举办了全国性人口调查;在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自1790年美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后,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形成了普查制度,间隔一般为10年。

  进入新中国后,我国已经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开展了六次人口普查。1994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其中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组织和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和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分三个阶段,先后历时三年半左右。—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普查细则和工作计划,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开展普查宣传,选调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绘制普查地图,进行户口整顿等。二是普查登记阶段。我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凡是这个时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都是人口普查对象。普查登记阶段虽然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但这是整个普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动员量最多、直接决定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普查员逐一人户登记,进行全面复查,开展数据质量抽查等。三是数据整理和发布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普查表编码,数据录入、审核及汇总,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等。

  43.如何理解时期数和时点数

  时期数是经过一个时间跨度或在一个时段上所累积变动的量,好比通过一个河段的水流量。时点数则是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一变量的量值,如同湖中所盛的水。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一年中所有新创造的财富总和,是一个时期数;而2011年6月末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反映的是2011年6月30日这样一个时点上的累计数据(从居民到银行存款开始到该时点时的累计数据),所以是时点数。在主要的经济指标中,产值类、产量类、收入、需求和供给类指标一般都是时期数,资产负债类指标、保有量、人口数、大部分就业指标等都是时点数。

  时期数和时点数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为经济活动总是表现为一定时期的经济流量(以时期数的形式表示),以及作为活动结果的经济存量(以时点数的形式表示),我们在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时,需要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来分析,经常要用到时期数和时点数;要从流量角度分析与以前相比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又要从存量的角度分析某个时点宏观经济的状况,这样才能对经济形势有更全面深入的把握。

  44.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是如何取得来的

  在我国,总人口统计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方式,除了人口普查外,还有非普查年份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这两种方式得到的是常住人口数据。户籍人口数据则是由公安部门根据相关的人口行政记录进行统计。

  (1)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又称人口小普查,通常在两次人口普查中间年份(一般为逢5的年份)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样本量占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该年份的总人口数据是以上一年总人口数据为基础,通过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推算出全国和各地区的总人口数据。

  (2)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沙巴体育从1983年开始,在不进行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年份进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量占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这些年份的总人口数据推算方法与1%人口抽样调查类似。

  45.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现有人口是什么关系

  在我国,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需求,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总量统计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现有人口。

  (1)常住人口

  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常住人口是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居住半年以上作为判别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2)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3)现有人口

  指在规定的标准时点上,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全部人口。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有人口是指2010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

  (4)三个人口总量指标的关系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现有人口这三个反映人口总量的指标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它们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一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户口待定人口

  现有人口=户籍人口一户籍人口中的外出人口(无论时间长短)+户籍外来人口(无论时间长短)+户口待定人口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一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外来人口

  46.怎样理解人口总量统计指标的适用范围

  (1)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数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评估国民经济生产能力,评价居民福利水平等的重大基础数据,因而它的适用范围很广。如财政支出、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的配置、教育投资、医疗投资和公用事业投资等都需要根据常住人口的规模大小进行规划。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等指标,可以反映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户籍人口

  长期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户籍统计和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义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旧区改造等领域的工作开展都需要以户籍人口数为依据,如选举人民代表、征兵、中小学就近入学安排、动拆迁安排、失业救济金的发放等。

  (3)现有人口

  现有人口既包括长期居住的人口,还包含短期居住、停留的人口,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消费、卫生、治安等领域的工作,如水电煤的供应,餐饮及食品供应,菜篮子工程建设,交通、医疗、商业、旅游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等。

  47.流动人口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目前,沙巴体育官网没有建立专门的流动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全国流动人口数据主要是根据人口普查和l%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各地方统计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从不定期的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或者结合公安、计生、卫生等部门人口统计资料,估计每年流动人口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将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因人户分离而形成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

  48.如何运用人口结构指标

  除人口总量指标外,人口结构指标也十分重要,比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部分结构数据。

  (1)教育结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两个指标非常突出,一是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二是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下降了很多。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很大进步。

  (2)性别结构

  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3)城乡结构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前一个十年,城镇人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说明后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4)地区结构

  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这表明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比重在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这说明,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这种趋势也反映出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人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5)劳动力结构

  从劳动力情况来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满15周岁不到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9.2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根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至少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这个数据也给我们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要求转变依靠劳动力数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6)年龄结构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那么这个国家(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地区)。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

  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略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08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7.6%,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5.9%。虽然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必须重视人口发展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变化。

附件:

 已阅 54  打印   关闭 
太阳城app 太阳城app 永利体育 永利博彩 博彩平台 足球外围平台